所青年学术研究交流中心召开第18期
学术交流会议
2025年6月27日上午,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青年学术研究交流中心在345会议室举办2025年第5期(总第18期)青年学术交流会。会议由刘志敏副研究员主持,程鹏副研究员与王越助理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土地资源要素配置创新研究: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和《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renewable firms’ integration through local and global networks: A comparative view on China and US》的学术报告。会议邀请杨传开副研究员、陈晨副研究员与古荭欢助理研究员担任与谈人,王新贤、赵一航等多位青年科研人员积极参与讨论。
在主题报告环节,程鹏副研究员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不仅强调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也强调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与系统重构。土地资源作为稀缺而关键的生产要素,正面临供需矛盾加剧与配置机制转型的双重挑战。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为例,程鹏副研究员基于产业需求和土地供给视角,剖析了高端制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土地要素配置的普遍规律与个性特征,强调需构建功能导向、灵活高效的土地供给机制,以增强土地资源对创新型产业的支撑能力。
王越助理研究员则以中美可再生能源企业为比较对象,分析其在本地嵌入与全球整合网络中的制度性差异。研究指出,中国以国有企业为主导,构建出以北京为核心、香港为门户的集中化网络结构;而美国则依托市场机制,形成由多个核心城市驱动的多中心整合体系。尽管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相对均衡,但企业发展更依赖于本地网络与区域协同。本地整合对产业增长的正向作用显著强于全球连接,研究强调在全球价值链重组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背景下,构建区域化、韧性化的产业生态系统是实现可再生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本次会议聚焦新质生产力与能源转型两大前沿议题,展示了两位报告人扎实的理论功底、数据分析能力与问题意识。报告内容紧贴现实需求,体现了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的深度融合,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鲜明的研究范式与有力的学术示范。与会人员围绕“土地资源配置”与“全球能源网络”等议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交流讨论。
此次青年学术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拓展了研究视野,也为本所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启发与方向指引,有助于引导青年学者在未来科研工作中开展更具原创性、交叉性与政策导向的研究实践。
本次会议还完成了所青年学术研究交流中心主任、副主任换届工作。
撰稿人:刘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