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到全球:多尺度城市体系格局嬗变 ——所青年学术研究交流中心召开第十二期学术交流会

发布者: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发布时间:2024-12-12浏览次数:10

从地方到全球:多尺度城市体系格局嬗变

——所青年学术研究交流中心召开第十二期学术交流会

2024年11月29日上午,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青年学术研究交流中心在345会议室举办第十二期学术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的主题是“从地方到全球:多尺度城市体系格局嬗变”。本次交流会由陈晨助理研究员主持,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杨传开副研究员和刘玉博副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人口负增长背景下的县域人口收缩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吉林省为例”和“一带一路国外节点城市选择——基于网络社会理论的实证研究”的报告,信息研究所杨昕研究员以及本所程鹏、刘志敏、高鹏飞等青年科研人员参与研讨。

杨传开副研究员以吉林省为例,从县域空间单元尺度入手,利用五普、六普、七普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吉林省县域人口收缩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提出了县域人口收缩影响因素的“本地化、网络化、全球化”多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2010-2020年期间吉林省县域人口加剧收缩,一些区位条件不占优势的县域单元收缩态势尤为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外资利用额等因素对人口收缩存在关键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县域人口收缩态势的应对进行了讨论。

刘玉博副研究员近年来长期关注“一带一路”国外节点城市格局的变迁,认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而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需要以国外重要节点城市为战略空间依托。刘玉博副研究员基于Manuel Castells提出的网络社会理论和分析工具,综合评估“一带一路”沿线350个国外城市的节点功能,发现具有网络化发展潜力和网络化发展水准的节点城市集中分布于西欧、东亚和东欧;并进一步基于可达性和城市网络分析结果,形成了以34个重要节点城市为核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空间组织方案,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提供决策参考。

参会人员分别就两个报告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针对杨传开副研究员的报告,大家普遍认为该研究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并进一步从案例代表性、县域与县城空间区别、高铁开通的具体影响、资源转型地区的发展潜力等方面开展了热烈讨论。针对刘玉博副研究员的报告,与会人员认为针对该领域开展长期跟踪研究具有较强必要性,并进一步从案例城市的选取范围、社会网络分析法中心性指标的选取与应用等方向展开了实质性探讨。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议题涉及本所人口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等学科,是本所师生长期关注的研究方向。本次交流活动有助于本所青年科研人员相互了解近期科研进展,通过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方向,促进学术研究成果质量精益求精。

 

撰稿:陈  

修改:杨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