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科研人员赴南京参加
中国地理学大会并召集组织分会场
9月26日至29日,2024年中国地理学大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5周年纪念会在南京举行。本所科研人员积极参会,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中。
由本所和兄弟单位科研人员共同组织召集的H6分会场经大会批准后于28日上午顺利举行。分会场的主题是《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变迁及应对措施》。无论从历史长期还是近年来的短期时间尺度看,气候变化都是影响世界各地人居环境的重要因素。以中国为例,近数十年来1月份0度等温线不断北移,北方地区冬季明显变暖;400mm等降水量线西移北抬,西北地区逐渐增湿。气候条件对人类选择居住地的影响值得关注。因此,本分会场关注的主题是:气候变化与人类迁徙的最新趋势;气候变化对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区域及城乡影响差异;国土空间规划适应气候变化的逻辑框架;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自分会场选题公布后,收到了来自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十几篇高质量投稿。根据大会要求和分会场主题安排,最终确定安排了10个会议报告。分会场现场参会人员规模约30人。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夏海斌副研究员全局性地审视了气候变化下胡焕庸线两侧多维人口分布变化。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蒋存妍副教授以哈尔滨市为例,探讨了严寒地区城市空间的气候适应性评价及规划对策。本所刘志敏助理研究员介绍了基于生态系统的城市气候变化适应时空动态与主动性策略。苏州大学建筑学院毛媛媛副教授从温度维度探讨了空间环境对犯罪行为的影响。本所王新贤助理研究员分析了空气污染对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布自强基于全球视角的分析认为协调生产与生活水平的发展可以缓解人口承载的压力。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姜於能基于Stacking集成框架分析和预测了生境质量影响机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李超骕副研究员基于迈阿密保险理赔数据的实证研究了城市建成环境对洪水损失影响。本所王越助理研究员基于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网络。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曾洁霖以南京市为例介绍了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时空演化特征的研究。
本所陈晨、古荭欢博士与苏州大学王灿副教授共同参与申请和主持了本分论坛,本所周海旺副所长、李娜研究员参加了会议,并对会议报告进行了点评,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建议。在场参会人员就现场报告的议题展开了充分的思想碰撞和深入交流。
本次分会场的顺利举行,增进了本所和国内相关高校院所在人居环境与气候变化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提升了本所在相关领域学术探索的显示度。面向未来,本所将在此次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鼓励科研人员在相关领域勇于探索,潜心研究,加强交流合作,产出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撰稿人: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