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验可为四川减少改革成本

发布者: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发布时间:2017-04-01浏览次数:48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的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3年多以后,四川,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加入到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阵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就在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前夕,上海的探索再向前迈了一大步:从今年3月1日起,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进口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实行“审批改备案”试点,这意味着,国内消费者有望在第一时间用到全球最新上市的化妆品。  四川与上海,一西一东,同处长江经济带上,共饮一江水。“先行者”上海的经验、人才、资本和技术等将给四川带来哪些影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邓智团。他曾参与“上海自贸区发展与上海‘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联动协同问题研究”等多项上海自贸区相关课题研究。

  关键词:改革创新四川区位优势明显,可独创亮点

  四川身处内陆,作为第三批加入到自由贸易试验区阵营的区域,在扩大开放、制度创新方面,是直接复制前两批自贸区的经验,还是具有更多创新空间?  邓智团认为,上海通过3年多的探索,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探索出来的改革经验中,有一部分可以复制推广,四川完全可以“拿来就用”,减少改革成本。  另一方面,不同区域有不同特色和优势。四川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在融入国家战略中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完全可以根据自身优势独创出属于四川的改革亮点。

  关键词:管理难点事中和事后管理,挑战最大

  加入自由贸易试验区阵营后,其管理方式也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四川将构建起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而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正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成果之一。  在邓智团看来,过去,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管理习惯了审批制。将逐步由审批制跨越到了事中事后监管,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转换思维,更需要政府部门做细管理。而这一跨越,他认为将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方面临的最大挑战。

  关键词:川沪合作上海优势更容易外溢到四川

  在邓智团看来,四川加入自贸区后,与上海自贸区合作的空间巨大。  “无论是走海陆空哪条路,上海与四川都能无障碍抵达。”邓智团说,这种交通的便捷,还为上海管理经验、资本、人才、技术外溢到四川提供了便利。  一方面,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处于开发前期,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四川也缺乏相应的经验、人才、资本与技术。双方走着同一条开放的国际化道路,可以预见的是,上海的经验、人才、资本和技术完全可能沿着滚滚长江逆流而上,抵达四川,促进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