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鸿胜:上海再不能用土地换GDP

发布者: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发布时间:2012-03-05浏览次数:82

     2012年3月5日,郁鸿胜所长接受了中国经营报的采访,并在访谈中提出“上海再不能用土地换GDP的观点”。采访内容摘录如下:

   《中国经营报》:这些年上海一直在提转型发展,上海当下的经济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郁鸿胜上海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影响上海下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非常多,但可以归结为两个根本性问题:土地资源和人口。转型发展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关键在于上海的土地资源没有了,人口压力在增大,上海对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土地承载力和人口服务力两力的优势在丧失,因此引申出来的问题都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解决。我们不可能再用土地换增长用土地换GDP”、土地换制度了。

    上海于是提出要转型,这是在人口资源基础上提出的。很多西部城市不用转型,它们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来增加GDP。上海没有资源了,要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精细化发展,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传统工业产业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消耗土地资源少,消耗能源和生态资源量也少,通过使用高新技术,实现绿色环保。

   《中国经营报》:关于转型,上海有很多提法,比如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比如四个中心,如何看待这些提法?

 

     郁鸿胜服务业是上海转型的重头戏,关键在资源上,上海稀缺资源是土地。在转型过程中,要解决产业结构的问题。有制造业结构,有服务业结构,有生产型结构,有商贸型结构。我们的结构调整究竟从哪个方面进入?这就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现在上海从四个中心的建设来入手,四个中心内容很丰富,但是光讲四个中心是不够的。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四个中心,而是民生,是可持续发展。

 

   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关键是要解决就业问题,解决的是人口载体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问题。就业是帮助城市稳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但是往往搞经济的同时不注意就业问题。政府通过产业结构引导来解决就业。而单位面积里面就业量最大的就是服务业。

 

  《中国经营报》:在你看来,上海应该如何解决转型的问题?

 

     郁鸿胜:在产业结构创新转型过程中,我认为关键是要解决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近20年上海发展非常快,得益于结构性的调整。现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上海要继续发展下去,就要转型发展,这就敲了一个警钟。为什么要转型?怎么去转?现在认知还不清楚,现在是被动转型,上海意识到要转型,从什么地方去转?上海提出要发展服务业,但是光发展服务业能不能把2300万人口的城市托起来?我认为不可能,全世界没有一个城市仅仅靠服务业托起。

 

   这方面要借鉴美国的经验教训。美国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产业空心化,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突然发现,没有制造业,美国人就没办法就业,失业率很高,美国失业率一度超过了10%。金融等服务业虽然人均回报率很高,但不用很多人。现在面对失业不断增多的问题,奥巴马想办法要发展实体经济,解决美国失业问题。

 

     所以,我认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上海两条道都要走。发展服务业根本是解决资源紧缺问题和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目的不是建设金融中心。如果上海搞的都是金融大厦,很多人没工作,我们怎么办?我认为还是应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技术和服务艺术;另一方面是不能丢弃实体经济,这是解决人口就业的问题。当然发展制造业要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那些占地少、对生态破坏小的高新技术产业。